2022 上半年最炸裂的纪录片来了!最近,BBC 自然频道以最顶级的视效技术,结合最新的考古发现,完美复原了以白垩纪时代鲜为人知且令人惊讶的恐龙生活。严谨的科学支撑,高级的审美表现——全新自然纪录片《史前星球》,打开孩子好奇心、放飞孩子想象力的最好礼物! 喜欢自然类纪录片的大小朋友,终于不用愁片荒了——前几天,BBC Studios 自然历史 部门的知名团队,一下子投来颗 重磅炸弹 : 纪录片《史前星球》一经播出口碑就炸了,国内外分别斩获豆瓣 9.6、IMDB 9.2 的超高分,好评如潮。 老爷子将所有的热爱,都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万物生灵。就在今年 4 月,他被联合国环境署授予 地球卫士 终身成就奖,以表彰他多年来对记录气候变化、普及自然知识以及号召全球环保行动而作出的努力。 此次制作团队阵容之豪华,也是让人瞠目结舌:导演是亚当 · 瓦德兹,《奇幻森林》和真人版《狮子王》的视效皆出自于他;执行制片人为乔恩 · 费儒,此前做过漫威科幻片的导演;配乐则由汉斯 · 季默大师操刀,也就是给《星际穿越》、《盗梦空间》作曲的那位…… 在保持高水准的同时,这一次的作品有那么 亿 点不一样:时间齿轮拨回到 6600 万年前,名为 人 的物种还远未诞生,但我们的蓝色家园早已充满活力与生机——要让无数孩子们兴奋的恐龙时代来了! 好的作品总是寓教于乐,2022 上半年最好的自然纪录片,外滩君要给《史前星球》投上一票——尤其是它别具一格的 4 点高品质,使之适合每位孩子观看并有所收获。 而一般提到史前纪录片,很多会是几个科学家捧着若干化石,正经八百地做分析介绍。这是制作难度最低,也是比较惯常的方式。但老实说,我们真的别要求孩子看这样的科普而不睡着。如果是看化石解说,真不如带孩子直接逛自然博物馆了。 一部好的自然纪录片,一定是对孩子们好奇心与想象力的温柔回应。而《史前星球》,正是一部少有的,能够激发孩子好奇心与想象力的宝藏作品! 在业内最尖端的 CGI(计算机三维动画)技术的加持及每秒钟都在 燃烧 的经费下,白垩纪的各种史前生物被 复活 了。 各品类的恐龙在屏幕前栩栩如生、奔跑追逐,仿佛从来都没离开过我们一样。由于这些三维动画与现实取景的自然地理环境融合得实在太好,在观看时,甚至一不小心会误以为是实拍。 尽管人类还没造出时光机,但在这部纪录片里,孩子们已经可以提前实现 穿越 了:影像的拟真程度之高,令人难以辨清虚实,当恐龙凑近 镜头 时,我们甚至能够听到它的鼻息声、看清它身上每一根细微的羽毛。 制作团队用每一帧精良的画面告诉孩子们:没错儿,这里正是 6600 万年前,欢迎大家来到恐龙时代! 据说,爱登堡老爷子本来没想过来这部片子,因为他一般 习惯给真实的场景解说 。但看到实际效果时,估计他也有点惊了: 看着监视屏里的恐龙时,我好像是拿着双筒望远镜观察它们。 原因其实很简单:在大自然千变万化的造物面前,人类的想象力还是显得贫瘠了。亦或者说,大自然才是人类所有灵感与想象的源泉。 当孩子们了解到大自然在 6600 万年前的杰作后会发现,原来她才是那个最具创意的 设计师 。地球上的每一个奇妙生物,都是她无与伦比的创作。而在恶劣严酷的环境下,史前动物的韧性与智慧令人难以置信。 比如三角龙,它们已经懂得了 医疗 的作用,会到山洞中找寻一种特殊的 舔泥 ,用以中和误食的毒草; 飞行大师 风神翼龙的翼展长达 9 米,但不用的时候可以折叠起来在陆地行走,比现代飞行器还要高级巧妙; 什么叫创意,什么叫想象力,大自然静默不语——连人类自身,不也正是她的杰作么?当然,那已经是不知道多少万年以后的事情了。 尽管观看《史前星球》时,孩子们会惊叹于片中绮丽的画面、精彩的故事,但值得强调的是:这仍然是一部严谨的纪录片,而非奇幻片。 制作本片时,《史前星球》请来了赫赫有名的英国古生物学家达伦 · 奈什(Darren Naish),片中所有生物的复原,也都是基于目前最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观点。 制片人乔恩 · 费儒表示,《史前星球》与好莱坞电影的最大区别就在于:里面展示的一切,都以科学研究为依据,不能凭空捏造,里面没有一个画面是 为特效而特效 。 除了古生物学家,顾问团队里还有植物学、科学插画等多领域的专家,在他们共同的努力下,《史前星球》才呈现出一个完成的生态环境。 主要的推断方法,其一是靠化石,比如从脚印化石上,科学家可以确切知道这个动物的步态细节;在设计恐龙时,视效团队基于从化石上扫描的骨架,添加肌肉和皮肤;而恐龙的外观、运动和行为受到了来自古生物学、当代生物学及其他科学学科的启发。 影片的第一季开头,便是一只霸王龙在游泳, 中空的骨骼充满了空气,再加上强有力的后肢,使霸王龙成为了不折不扣的游泳高手。 片中的霸王龙,被忠实地还原成科学界最新认知中的样子: 身形饱满、体腔壮硕、闭嘴时牙不会外露 。 还有一些非常细的细节。比如成年霸王龙的皮肤是光秃秃的,只有头顶有一小撮毛;而霸王龙幼崽则是被周身的羽毛覆盖,用于维持身体的热量。这和近几年的考古发现不谋而合。 当孩子有了以科学视角思考的意识,想象力也就变得更有深度与厚度。在片中,即便是很多非常大胆的假设,也是基于对自然界中已存在动物的模拟。 例如在第 2 集,两只泰坦巨龙打架的场面非常震撼,其实它们用脖子互相撞击的行为属于猜测,但去过动物园的小朋友会知道,长颈鹿也会拿脖子对打。所以影片中的猜测,并非任意捏造的。 丰富的想象力,往往是重大发明的向导;而有了科学精神作基础,想象力才不会变成无意义的空中造阁与闭门造车。明白这一点,对孩子的个性发展会大有裨益。 其实 BBC 自然历史 每次的新作,都挺适合第一时间推荐给孩子们看。一个理由就在于:审美这一块儿,真的是被 自然历史 的风光摄影师和视效团队拿捏得死死的。 如果你跟一些专业搞摄影的人取经,他们会告诉你:好的照片看多了,自然会知道什么是美的;知道什么是美的,才能拍出好的照片。这个逻辑,没有倒过来的道理。 审美也是一样,抛开些许天性与直觉的要素,大部分情况下,还是需要靠后天浸润和培养。千万不要听人说审美没有高低——当然有,而且差距还很大!这也是为什么前一阵子的教材插图事件,能引发社会各界那么大的讨论。 BBC 自然历史 的摄制团队,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顶级。一方面,是他们资金管够,且与时俱进,什么新技术、新设备都愿意尝试; 另一方面,是他们的敬业程度真的很 可怕 。之前看一些幕后花絮,有不少镜头一拍就是好几个月,并且需要克服很多恶劣的自然地理条件,可谓呕心沥血。 这些人搞出来的《猎捕》、《冰冻星球》、《蓝色星球》、《动物王朝》……几十部作品,难得有低于 9 分的,像是《地球脉动》在豆瓣上甚至接近满分,真让人大饱眼福。 要说特别之处,还是有一点可说。或许因为反映的是史前那个地球还属于原生态的时期,里面的景象让人既熟悉又陌生。秀美与辽阔之中,又掺杂着些野性、神秘。 《史前星球》容易让人联想到 印象派绘画主义 摄影大师 Marchin Sacha,他的作品被赞誉为 地球的肌肤 ——仿佛人类排放工业废水的时代还未到来,大地的每一寸纹理都散发着原始的魅力。 比如第 2 集里,有个片段让外滩君十分难忘:白雪一般、但实际是由石膏构成的广袤丘陵,像是地球曼妙的 身体曲线 。流沙在风力的作用下,呈现出一种梦境般的质感。除了惊叹,已经难有其它语言。 若非是摄制组高超的美学表现,我们很难观赏到如此抽象和纯粹的自然景象。这才是孩子们应该接触到的审美啊! 回顾爱登堡的解说作品,其实有一点共通之处:老爷子不仅注重节目的可观赏性,他更强调的,是向观众展示真实的大自然的美。 大自然不是温情脉脉的圣人,也不是残忍无情的暴君,她只是无动于衷地遵循着客观的自然法则。她的魅力,正在于其多样性,在于那演变生命、无穷变幻的奇妙。 这些道理,就藏在片中每一处壮阔的风景,及动物们每一天惊心动魄的生存之中——在优质自然纪录片中浸润过的孩子,一定能有所领悟。 对于恐龙而言, 龙生 唯有两件事要紧。一是生存,二是繁衍。在大自然中,除了这些,没有其它法则。 即使是食物链顶端的特暴龙,在饥渴的时候也会和其它恐龙共饮一池水。生存面前,众生平等。猎手与猎物都是大自然的造物,它们没有善恶和对错,只是都有为生存拼搏的勇气与韧性。 翼龙妈妈在宝宝被偷食之后,不会停下繁衍,而是会收集起残存的卵继续守护——恐龙世界不相信眼泪,基因传递是唯一的要义。 城池 并不是人类的发明,厚鼻龙进化出坚硬的铠甲,当敌人进犯时,它们会围成一圈,形成一堵坚实的护城墙; 避强攻弱 的战术也不是源自人类。白熊龙在数量较少的情况下,会采取三角围堵战术,它们相信,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,只要找准薄弱点,猎物的阵型就会被攻破。 写出《人类简史》的尤瓦尔,常常能够在以 鸟瞰式 的视角思考问题——而所谓打开认知格局,首要的一步,就是抛开种种固有的偏见和认知,以智人诞生之初的好奇之心看待世界……
上一篇:UIUX 设计师如何打造一个完美的开局账号
下一篇:企业如何挑选一款成熟的设计工具?罗永浩向你推荐MasterGo
|